《民族记忆——国共将领抗战轶闻录》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
这本《民族记忆——国共将领抗战轶闻录》,集中收录了80位国共爱国将领亲历20世纪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时的一些不为人熟知的轶事珍闻。
“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千百年来,中国人立足现实回望过去向前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唐太宗李世民的警世明文总是方法论与行为论信条;作为历史观,演绎成革命导师列宁著名的“台词”: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
截至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社会的财富积累和国内生产总值占全世界一大半,但面对西方列强的坚船利炮,腐败无能的满清王朝被反复按在地上摩擦,连同整个中华大地中华民族被蹂躏被掠夺;民国初年的军阀割据内战连连,加剧了国家破败民不聊生的风雨飘摇,直至1931年“九一八”日本侵占我国东三省,以及1937年“卢沟桥事变”日本开始全面侵华,中国人才在共同抵御外辱强敌、挽救民族危亡的艰苦卓绝斗争中开始重塑尊严与英雄史诗。这期间,给中国造成最深重伤害和灾难的莫出日本之右,中国人最不应该忘记的是日本侵略之于中国的血泪史、苦难史、屈辱史,中国人最应该铭记的是14年艰苦抗战中浴血奋战、不怕牺牲的先辈英雄和他们的事迹。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每个人被迫着发出最后的吼声。”《义勇军进行曲》慷慨激昂的歌词和铿锵有力的旋律,如同一道雷电,刺破了黑夜,唤醒了民众,吹响了中华民族奋起反抗日本侵略者的号角。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确立,为中国抗战带来了新的局面,人民群众抗日热情被迅速点燃,学生、工人及全国各界愤然而起,纷纷组建抗日救亡团体,进行抗日宣传,发动群众支援前线。海外华侨在第一时间,在世界各地组织起华侨筹赈会,向国内捐款捐物;各地青年侨胞组建起战地服务团、决死队、救护队,不畏牺牲,跨海归国,奔赴战场。
全民族抗战路线,就是要依靠、发动和组织人民群众,进行一场人民战争。于是,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全体中华儿女万众一心,同仇敌忾,奏响一曲气壮山河的抗击日本侵略的英雄凯哥,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反抗外来侵略的壮丽史诗。
在第二次国共合作正式形成接下来的8年中,国共军队分别在正面战场与敌后战场协同作战,共御日寇。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武装力量,从八路军第一一五师平型关大捷开始,有力地配合了正面战场的防御作战,也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八路军、新四军与不可胜数的抗日游击队持续坚持抗战,在全国建立起19个抗日根据地。中国国民党军队先后组织了南口、淞沪、忻口、太原、南京、武汉等大规模的战役和会战,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粉碎了日军企图3个月灭亡中国的狂妄计划,从战略防御到战略相持,再到战略反攻……无数英雄儿女“站在抗日的最前线,为保卫祖国流尽最后一滴血”。这种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极大地鼓舞了全国人民。“杨靖宇、赵尚志、左权、彭雪枫、佟麟阁、赵登禹、张自忠、戴安澜等殉国将领,八路军‘狼牙山五壮士’、新四军‘刘老庄连’、东北抗联八位女战士、国民党军‘八百壮士’等众多英雄群体,就是千千万万抗日将士的杰出代表。中国人民以铮铮铁骨战强敌、以血肉之躯筑长城、以前仆后继赴国难,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雄壮史诗。”
本书缘起于1995年策划组织的一个特殊书画大展——“海峡两岸——百名爱国将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50周年书画作品巡回展”,197位国共爱国将领的墨迹,构筑起197位抗战老兵的“文化”集结,昂扬着一种灼热的气质,寄托着对民族对国家的赤子情怀。50年前,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国共将士们同仇敌忾,浴血杀敌;50年后,为纪念民族抗战胜利,国共爱国将领再一次重新集结,以笔代枪,以史为鉴,这不仅仅是一个历史传奇,更是一段弥足珍贵的民族记忆。外部的乱云飞渡,遮蔽不了这次大展的光彩与意义:中央及地方媒体纷纷报道展览盛况,就连国外媒体也参与其中。《欧洲时报》报道称:这个特殊的展览意义非凡,为海峡两岸架起了一座文化桥梁!
书中收录的80位国共爱国将领都是大展的参与者。他们是那段历史的见证者,是大会战、伏击战、游击战的亲历者或组织指挥者,他们的回忆和讲述,也最能真实地记录或正面战场或敌后战场的艰难历程,为中国抗战史增添了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细节,记录的是每一位将领从枪林弹雨中一路走来的一幕幕真实的片段,如同一颗颗璀璨的珍珠,串起了中国抗日战争波澜壮阔的宏伟历程。他们的经历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是共通的,那就是面对民族存亡,不约而同的以“抗日”为使命,为消灭民族的仇敌而不计党派恩怨,共赴国难,义无反顾,视死如归。
无论多么宏大的历史,都是由时间、地点和一连串真实的事件构成的。“无数的个人生活,他们的哀乐,他们的苦难与死亡,这些才是历代人类经验的真正内容……”历史的背后是事件,事件的背后是个人。人,永远是历史的主角。一代伟人毛泽东,更是高屋建瓴地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真正动力!”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随着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日、国家公祭日等标志性纪念日的设立,历史的足迹,不会因时间的流逝而模糊,而新时代的征程总是在历史的回望中变得更加清晰。在铭记历史中珍视和平、警示未来,在缅怀同胞和先烈中凝聚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奋力拼搏、踔厉向前,共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值此抗战胜利80周年之际,谨以此书献给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而浴血奋战的先辈们!
编者简介
黄诚忠,原名黄承忠,笔名晨钟,1962年生于山东范县(后划属河南),毕业于华中师范大学,曾供职于大军区机关,授上校军衔,现为湖北省周韶华艺术中心艺术总监。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作者长期在武汉军区、广州军区首长身边工作,接触并采访过诸多开国将军,在报刊发表文章数百篇;先后策划组织了《将军的缅怀——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书画作品巡回展》、《海峡两岸——百名爱国将军纪念抗日战争胜利五十周年书画作品巡回展》等大型活动,影响海内外。同时,从事艺术创作,注重理论研究,出版有《郑板桥与范县》、《画坛大家——众家评说周韶华》、《吴冠中与周韶华——艺术作品比较鉴赏》、《问道——周韶华访谈录》、《俯仰天地间——郑板桥十二年为官记》、《铁血荣光——开国将军的轶事珍闻》等。
出版机构
《民族记忆——国共将领抗战轶闻录》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中国文化出版社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综合性文化出版机构,主要出版文化、艺术、教育、科技、文史、卫生、经济管理等类别图书及各领域学术专著。本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于上海的中华文化书局,1938年迁入香港,1955年更名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为中国文化出版社。在近一个世纪的历史长河中,中国文化出版社历经风云变幻的各个历史时期,始终秉承“弘扬民族文化,促进中华繁荣”的宗旨,竭诚致力于祖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文化教育科技事业的不断繁荣,出版了数万种图书,业务范围遍及世界2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了适应出版文化的不断发展和编著者多元化的出版需求,经香港特区政府康乐及文化事务署批准,分别于2009年和2019年注册成立了旗下专业化出版机构——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当代文艺出版社,使中国文化出版社整体实力更加雄厚,业务分类更加精细,市场适应能力更加强劲。目前,中国文化出版社暨中国书画艺术出版社、当代文艺出版社已成为集图书编辑出版、书刊代理发行、书籍装帧设计、书刊排版印刷、国际刊号管理、文化艺术交流于一体的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机构。
推荐阅读:
相关阅读
广东视窗版权与免责声明:
一、凡本站中注明“来源:广东视窗”的所有文字、图片和音视频,版权均属广东视窗所有,转载时必须注明“来源:广东视窗”,并附上原文链接。
二、凡来源非广东视窗的(作品)只代表本网传播该消息,并不代表赞同其观点。
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见网后30日内进行联系。